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安南區中洲寮邱得興在家中衣廚找到一份清道光年代的開墾證明,墾戶是邱氏第二代祖邱祐,因貼在衣櫥門面內部,沒有蟲蛀,印刷文字稍有褪色,目前裱褙擺在香光聖堂展示。清代開墾證明文件在中洲寮所剩無幾,邱氏宗親計畫捐贈台灣歷史博物館保存,必須召開宗親會同意。中洲寮邱氏宗親「大房」第七代邱得興家中收藏不少祖先留下來的古物,充滿懷舊風味。邱得興發現衣櫥門面內部貼了一張紙,好奇將這張紙切割下來,竟是清道光年代的文件,記載邱氏第二代祖邱祐「開墾浮復地年納膏伙租銀」資料。他探索這份文件的來龍去脈,原本文件捲軸藏放在竹筒,之後被剖開,以報紙為墊背反貼在衣廚門面內部,幸好竹筒沒被當柴火燒掉,文件才得保留下來。關於中洲寮墾荒歷史,中洲寮保安宮建廟碑文記載,先民剛到中洲寮墾荒,因「愚昧無知」,篳路藍縷所開墾的農地,竟被大戶取巧占為己有,以地主身分要求「抽糧」,農民平白無故遭受損失,苦不堪言。保生大帝顯化成一位老人,替農民寫了一張狀紙送到府衙申告,不料遭府衙大人駁回,將狀紙丟到桌下,保生大帝見狀興起一陣旋風,再把狀紙吹回桌面,府衙大人認為事有蹊蹺,重新審閱,要回辛苦開墾的耕地,成為中洲寮津津樂道的傳說。這份清代開墾證明文件猶如現在土地所有權狀,歷經百餘年變革,「歷史文化」價值偏多,邱氏宗親瀏覽台史館,未發現類似文史資料,計畫將這份清代文件捐贈館方,予以妥善保存,讓更多人了解先民墾荒的歷程。
arrow
arrow

    rjlxxtf5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